requestId:68581316a170e9.78215142.
2022年10月18日(星期二)19:30,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二场集体采访。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二十大新闻中包養心负责人 谢应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出席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二场集体采访活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7个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的有关情况,跟大家交流,向大家作一下介绍: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同志,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同志,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同志,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同志,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同志,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同志,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同志。
下面先请黑龙江代表团沈莹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17:23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沈莹: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衷心感谢大家对黑龙江的关心支持!黑龙江省代表团的代表中有工程院院士、大国工匠、冬奥冠军,有抗疫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基层一线的党员,都是我省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
这几天我们带着全省246万多名党员的重托,深入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完全赞成。大家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两个确立”深入人心、引航领向,强国复兴成就辉煌、前景光明。来自“乌苏里船歌”发源地的赫哲族代表动情地说,他们的收入成倍增长,日子越来越红火,发自内心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大家表示,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要牢记“三个务必”,紧跟核心奋斗,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江篇章。谢谢!
2022-10-18 22:17:40
谢应君:
下面请上海代表团赵嘉鸣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35:58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赵嘉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见面,这两天大家辛苦了,看到大家做了很多很好的报道。
上海代表团的72名代表,受全市219万党员和2500万上海市民的重托,来到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在我们这些代表当中,既有来自高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有从事先进制造业的一线产业工人,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还有在社区一线默默奉献的“小巷总理”……他们都是各级党组织中的骨干。
这两天来,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代表们完全赞成、衷心拥护这个报告。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总结了过往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我们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广阔前景。代表们都说,这个报告必将凝聚起9600多万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上海代表团的代表在讨论中纷纷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也是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不凡业绩,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上海代表团全体代表的心声,也是我们的郑重承诺。谢谢大家!
2022-10-18 22:36:56
谢应君:
下面请江苏代表团张爱军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37:08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爱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是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张爱军。江苏代表团有69名代表,代表着江苏近550万名党员参加这一盛会。
这几天我们认真学习讨论包養網了总书记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报告坚定、深邃、宏阔、豪迈。全体代表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我们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这些年来,江苏人民把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奠定了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对我们“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责任使命,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切实增强先行先试的担当意识,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把江苏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谢谢大家!
2022-10-18 22:38:55
谢应君:
下面请浙江省代表团王纲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39:53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王纲: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来自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我们浙江代表团一共49名党员代表,代表着全省426万共产党员,也肩负着6500万浙江人民的重托,来到北京参加这次盛会。这三天来,整个代表团对二十大报告的讨论极其热烈、极其深入、也极其投入。
大家知道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我们的代表们深深知道,这个报告当中的各种思想、观点、方法,在浙江的大地上正在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会按照报告里的各方面的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践行。
按照总书记要求的深入践行“八八战略”,把浙江的今天、明天建得更好。按照“八八战略”的要求,一棒接一棒,一波接一波去努力,党员干部群众一道努力,为浙江、为中国创造更多包養網的创业创新的点,提供更多的借鉴、参考,尤其是在共同富裕的路上,我们要持续迭代创新,久久为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上实现先行,在省域的现代化建设上实现先行。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作出浙江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2022-10-18 22:41:12
谢应君:
下面请安徽省代表团郭强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42:55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郭强:
各位记者大家好,感谢媒体对安徽的关心关注,我们安徽代表团共有56名党代表,代表全省378.21万名党员。这几天,安徽代表团深入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份自信自强有政治分量、守正创新有理论含量、踔厉奋发有精神能量、勇毅前行有实践力量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职责,发挥好党代表的带头作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把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得更好。谢谢大家。
2022-10-18 22:44:32
谢应君:
下面请福建省代表团张彦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48:34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彦: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媒体的记者朋友们,这几天你们对福建团进行了比较多的采访和报道,感谢大家对福建的关心和关注。福建代表团有40名代表,代表全省230多万共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我们有15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包養的党员代表,有14名女党员,有27名55岁以下的党员。不少党员代表,各位媒体朋友已有一些了解,其中就有这一次刚刚在代表通道上亮相的“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当天他的事迹冲上热搜。还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集体代表寿宁县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七一勋章”获得者、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等。
这几天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结合福建省最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万亿、三万亿、四万亿三个台阶的巨大进步和各单位发展变化,以及他们前一段时间跟其他党员交流的话题,进行了踊跃的发言。代表们在发言当中,都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回答世界关切、反映全党意志、体现人民心愿,是一个指引未来航程的好报告,大家坚决拥护,一定要贯彻和落实好这个报告。谢谢。
2022-10-18 22:54:30
谢应君:
下面请江西省代表团庄兆林同志作介绍。
2022-10-18 22:56:43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庄兆林: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们江西代表团共有党代表43名,他们中既有勇攀科技高峰的院士,又有奋斗一线的工人、农民,还有先进模范人物。三天来,我们来自红土地的代表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包養網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大家深刻感受到,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大家对实现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充满必胜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谢谢!
2022-10-18 22:59:17
谢应君:
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记者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2022-10-18 23:01:18
澎湃新闻记者:
自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请问三省一市四地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各扬所长,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
2022-10-18 23:03:45
赵嘉鸣:
谢谢您的提问。很高兴第一个提问的是上海的澎湃新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体化”和“高质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体现在“一个强化”“四个聚焦”。
“一个强化”,是强化功能辐射。上海的发展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城一域发展所需,而是要把我们的服务更多地包養辐射到更多城市、更大地区。这方面我们深化“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发展。
“四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实现率先突破,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强化落实,四是聚焦重大平台深化合作。
第一个聚焦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等方面,我们三省一市统筹政策措施包養,凝聚发展合力。第二个聚焦,拿上海来说,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为先手棋和突破口,争取更多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放大改革创新的效应。第三个聚焦是用项目化来推动一体化,我们制定了跨区域的“三年行动计划”,列出了重点项目清单,包括相应的责任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建设成果。最后是平台的强化,我们用好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G60科创走廊等城市合作平台,大家共同来助力一体化氛围的形成。
长三角一体化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78项制度创新任务基本完成,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共同体建设也顺利启动,其中相当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时,媒体朋友们也都知道,我们在相关区域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老百姓很关心医保一卡通问题,现在异地门诊可以直接结算,这一点大家是特别高兴的,真的很方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讲,长三角地区发展越来越快,生活越来越好,这是大家的心里话,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领航和指引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上海将继续努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还要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将和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把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地推向深入。这当中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有影响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包括要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生态绿色的不断发展,这都是长三角地区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应当承担的使命。我们也将更好地代表国家,既要勇敢地参与全球竞争,更要大力推动国际合作。谢谢!
2022-10-18 23:06:35
张爱军:
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省份,我们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扬江苏所长,展江苏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中,发挥了江苏作用,贡献了江苏力量。江苏在参与和推动这个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着力构建国家战略的实施体系。密切跟进国家规划纲要,制订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时我们还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与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组建了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四个产业链发展联盟,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的实施。
第二,持续增强制造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集聚型“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同时为推动每一条产业链做大做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从而通过整体做大做强产业链集群和每一条产业链,来夯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第三,努力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我省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同时与其他省市联合成立了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有关交通互联互通方面统一行动。另外,在本区域内还形成了包括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12项工作推动机制。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文化大省、开放大省,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端牢江苏自身饭碗,也为端好中国饭碗作出了贡献。
第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省在三省一市区域内累计开通了76条省际之间的公交线路,打通了8条省际之间的断头路,推动了138个政务服务项目的跨省通办,在三省一市之间实现了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方便了人民群众。
总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们展示了江苏所长,也展示了江苏担当,作出了江苏贡献。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合作,更好地把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项等共同做好,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2022-10-18 23:10:33
王纲:
完全赞同前面两位说的内容。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所以上海是“带头大哥”。江苏的经济体量比浙江大,体量上、吨位上也是“大哥”。浙江如果提到长三角一体化,我想说,在2003年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他擘画、谋划的“八八战略”里面就有一项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当时的表述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包養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浙江发挥优势要下大力气干,直到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且总书记当年在浙江时推动了长三角省市之间党政主要领导定期会晤机制。2005年12月,长三角主要领导第一次座谈会是在杭州举行的,此后我们长三角各省市每年轮流在一个省市举办座谈会,务实地探讨、交流、合作、深化、融入各种项目。刚才两位部长讲到的内容已经整体展现了目前长三角“包邮区”亲如一家的状况,我完全赞同。
如果问浙江在融入长三角中有什么特色,我想说三点:
第一,浙江拥有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在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疫情暴发后,健康码首先诞生于浙江,整个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创新区、数字长三角的发展方案,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的统一标准共享资源,这些工作浙江都在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牵头在干。包括社保卡的异地共享、文化旅游项目中长三角有1000多个项目可以通用一张卡、有139个项目是便民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办理。在这里就不展开谈了。
第二,浙江拥有民营经济发达的比较优势,所以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当中,市场主体强不强决定了长三角强不强。2020年6月在湖州举办的长三角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同时,成立了长三角企业家联盟。长三角三省一市实力最强的100位企业家结成联盟,共拓市场,共同创新,因为只有企业家和市场主体创业创新不断地上升,不断地提升,才有可能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龙头的同时,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龙头。
第三,浙江还有山水资源的比较优势,所以我们在建设长三角的大花园。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既山清水秀,又有浩渺的东海,所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是现实图景。一到周末,上海、江苏、安徽、福建的游客都来到浙江的美丽乡村大地上。所以通过“轨道上的长三角”,我们三省一市的重要城市之间高铁“1小时交通圈”,在我们“包邮区”里面,在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工作,在这个省份上班,在另一个省份度包養周末,已经完全变成了现实。我想套用毛主席的词,“才饮巢湖水,又食东海鱼,万里长江随时渡,极目楚天舒。”谢谢大家!
2022-10-18 23:18:27
郭强:
我们今天一说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说到长三角都是指沪苏浙。新时代十年,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经历了从“旁听生”到“插班生”的过程,最后成为“正式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推动的结果。安徽融入长三角得到的政策红利最多、受益最大。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去年经济总量达到了4.3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子安徽,12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量子通信、新型显示、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了并跑领跑。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集聚地”的跨越发展。我们的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这里跟大家通报一组数字,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中,就有1台是由安徽制造。
这十年,安徽实现了从“内陆省份”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省级政府透明度居全国第三位,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经贸朋友圈覆盖到了97%的国家和地区。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给长三角提出“三大使命、七项任务”,其中要求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安徽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发挥安徽科技创新的比较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
我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发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优势,实施“两心同创”。推动国家实验室资源共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布局。
我们面向经济主战场,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在农业方面,主要是推动长三角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在制造业方面,扎实推进安徽与沪苏浙共建产业园区,推动沪苏浙的重大项目、重大投资在安徽落地。在服务业方面,推动安徽产品、安徽服务对接沪苏浙。
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联合攻关。讲两个例子,一个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物理所联包養合研发,成功研制了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上海交大的科技成果落地安徽的淮北,推出了陶铝新材料,应用到C919等大国装备上。
我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筑公共安全防线。成功研制全球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托珠单抗诊疗方案等安徽“药方”助力全国抗疫,重组蛋白包養疫苗为全球1亿多人提供健康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包養我们长三角的贡献。谢谢大家!
2022-10-18 23:19:45
经济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请问黑龙江在贯彻落实中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2022-10-18 23:26:48
沈莹:
感谢这位记者对东北振兴的关注。东北振兴是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使我们备受鼓舞、倍增信心。我们包養網代表团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归纳起来,重点是抓好“四个新”: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拥有中国一重、哈电集团、大庆油田、哈飞等一大批“国宝级”企业。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全面实施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化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新布局。
二是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黑龙江科教资源丰富,有哈工大、哈工程等78所高等院校,有40位两院院士,有7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一大批科研实力雄厚的专业院所。我们将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用好用足《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高标准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龙江贡献。
三是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黑龙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边境线长2981公里,有27个国家一类口岸。我们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自贸区创新发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厚植生态绿色新优势。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黑龙江拥有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夏季可尽享清凉,冬季可赏冰滑雪。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